德国科隆市——在莱茵河畔的生活(一)

2013-10-18 16:09 阅读(?)评论(0)
 
日耳曼的民族意志——
 
    1945年5月初,法国抵抗运动领袖戴高乐从巴黎出发,驱车前往柏林参加德国的投降仪式,此时此刻他的心里除了复仇,可以说一无所有。但当他赶到目的地后,复仇的心情却荡然无存。因为从越过法德边界的那一刻起,他就再也没有看到一座完整的城市.一个完整的村庄.甚至不再有一栋完整的建筑,除了妇女.儿童和老人,他没有看到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。按欧洲人的俗话说,德国人打了一场12点过5分的战争,他们为自己的罪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  
    
    又过了20多年,有两个苏联作家出访西德一座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。在小城中心的广场上,树立着一块纪念碑,通过纪念碑他们了解到,战争爆发时小城把一万多子弟送上前线,他们组成了一个师。战争期间这个师三次遭到毁灭性打击,小城居民又三次把它补充起来,到战争结束时有三万多人再也没有回来,他们留下的只有纪念碑上刻着的一句话:即使我们全体战死,德意志仍将存在。小城仅仅是战时德国的一个缩影。  

    1939年9月德国总人口不过8千万,这还包括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的全部日尔曼人,但这区区8千万人竟在战争期间动员出了1700万人上前线。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北极,从比利牛斯山脉到遥远的伏尔加河,600万德国最优秀的儿女战死在50多个国家的土地上。  

    某些年龄段,如1918至1923年出生的男孩子几乎全部牺牲。德国在不到6年的战争期间,动员能力之强,伤亡比例之高,均创出了当时的世界之最。    

    战争结束时,德军总参谋部部分军官在东普鲁士被苏军俘虏。一天一位苏军大尉进入关押战俘的房间,他先有礼貌的问清对方是否是总参军官,随后啪的一声立正敬礼,对德国军官们说:做为一名军人,我为此生能与德国国防军作战而感到荣幸。
 
    我并不是要美化德国纳粹,只是偶尔在网上翻到这篇文章,深有感触,我想如果我们国人在这方面的意志有德意志民族十分之一,那么我们国家也就不会在这一百年来倍受欺辱,只不过,我想我们这些中国人恐怕做不到的。至少我相信二十年内我们做不到。

希特勒的德国——纪念元首的诗

波兰的天空还残留着坦克的轰鸣
北非的军团依然在固守阵地
苏联的草原至今还留有党卫军的足迹
诺曼底的炮火依然让盟军颤栗

醒来吧!元首
党卫军忠诚的战士依然在等待你
回来吧!元首
总理府依然为你保存

让纳粹的旗帜插满欧洲
让帝国的铁骑纵横沙场

法兰克福机场

德国的早餐

市区郊外
莱茵河美景
游客们




 
 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